月球的形成理論
美國NASA月球探勘者號太空船(Lunar Prospector spacecraft)最近確定月球有一個小的核心,這個發現支持一種月球形成的理論,那就是:早期地球遭受一顆有如火星般大小的星球撞擊後,破碎的殘骸形成現在的月球。 3月16日在德州休士頓所舉辦的第30屆月球及行星科學會議中,科學家指出,月球的核心小於總質量的4%,甚至可能稍小於2%,這與地球的鐵核心佔地球總質量的30%相比,實在小太多了。由地球與月球相似的礦物顯示兩者早期擁有相同的物質來源,若兩者單純地只是同時由原始星塵凝聚形成,則照理說兩者的核心比例應該相同,但兩者核心比率相去甚遠。 |
月球的形成理論較受矚目的的有三種:
一、撞擊分離說,其理論為月球乃由地球遭受撞擊後分離出去的。
二、地月同源說,其理論為地球與月球是太陽系形成過程同時由最初的星塵形成。
三、意外擄獲說,其理論為月球是路經附近而被地球的重力所吸引過來的。
月球核心比地球核心小乃是由於地球剛成形時,鐵大部份已經深入地底,地殼表面是由比重較輕的原素構成,當地球遭受撞擊時,表面的地殼受撞嚴重破裂,殼表物質飛出後形成現在的月球,因此月球的鐵質核心就比地球要小得多。不過,下一階段更精確地測量月球核心的大小及金、鉑及銥三元素的總量,才能確認此一撞擊理論。 由重力測量法得知月球核心直徑介於220至450公里之,若以磁場測量法則介於300至425公里之間。 |
撞擊後地殼物質飛散 | 物質慢慢形成月球 |
月球上充滿熱岩漿 | 形成平坦的月球表面 |
黃祈雄 1999/3/18 整理
資料來源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