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於: 09-December-2003 at 9:58pm | IP Logged
|
|
|
說貝類學會不關心台灣本土貝類可能把話說重了些(小弟覺得它算相當關心本土貝類) 但若說到學會不懂得推銷它自己 我絕對舉雙手同意 這個不懂推銷的情形表現在兩方面 其一是 貝類學會自己的網站一直無聲無息 在今天這個數位化的時代,不懂得上網自我推銷,讓人知道自己在作什麼,肯定會被淘汰 至少不能吸引到以使用電腦網路為習慣的年輕貝友的注意 (不過往另一個好處想...是黃老大的網站經營得很成功了,所以沒有迫切架設網站傳播貝類知識的需要) 不過海峽彼岸晚了許久才成立的貝類學會都已經有自己網站的情況下 這個問題仍然存在兩岸雙方競爭及吸納效應上的壓力 將來誰愈有影響力誰愈能主導貝類研究上的發言權及被引述利用的可能 而除了出版發行的刊物外 網路就是實現此一可能的重要憑藉之一 敏感周慮的貝友已不難嗅出兩岸貝類界現在及可見的未來在這方面的潛在競爭 我們總不想有一天不得不在對岸的貝類出版品中才讀得到台灣自己人所發表台灣本土貝類的專文?? 或者是又要被迫把"阿拉伯寶螺"改稱為"阿文綬貝"之類的情形出現吧?? 其二就是 在大學或各級圖書館看不到貝類學會的出版物 一般市場上經由書店銷售系統販售的書籍有一套綿密的行銷網絡 而學會經費有限也無法印製大量的出版物在書店銷售 不過和一些重要研究機構,大學,重要圖書館交換期刊或贈與出版品 是它可以很容易做的事 學會與國外貝類期刊或重要生物研究單位交換刊物已行之有年而且做得不錯 但對國內自己各級單位的處理反而顯得非常不夠 貝類學會共出版貝類學報/研究報告/貝友/蠔友通訊四份常態性刊物 書局找不到這些出版物有它的客觀因素限制 但若連大圖書館都找不到,對多數未參加學會貝友而言簡直是隱形刊物,這就不能說不算是一個重大瑕疵 其中貝類學報比較有機會在極少數學術機構或大學發現 但對多數貝友而言可能不會產生太大興趣 至於貝友及蠔友通訊與多數收集貝殼的人密切相關 但學術機構幾乎找不到它的收藏下落(國家圖書館尚有零星三四本早期貝友) 至於份量最薄的蠔友通訊根本不會出現在外面 這麼低的曝光率首先會影響到作者發表的意願 因為寫好發表的東西外人在檢定論文數量時根本無從查證起 小弟寧可去寫對自己升等有益而能發表在普遍能取得的公共期刊上的專業論文,也不願花時間做這暗室裡抓黑貓的事 只因曾有幾期內容期幾乎看不下去,才不自量力去投稿濫竽充數一下(後來是活動組沈小姐主動邀約報導活動) 畢竟不希望它真的因為不受重視不被期待以致到自動停刊為止 我每次去找資料(早期貝類學報及貝友)因為少得可憐甚至根本找不到總是覺得很無奈 多數人也只是習於買殼而選擇沈默無聲的一群 其實只要拿幾本出版刊物重點式寄給主要的圖書機構或設有相關科系的大學 如國家圖書館/中央研究院/台北市立圖書館總館/台灣大學總圖書館/師範大學圖書館/海洋大學圖書館/台中科博館/屏東海洋館.... 大致上已經能被有心的人所搜尋利用到了 而每月一期的蠔友通訊不妨將一年份12期合訂本寄送給相關單位也比較不易遺失 或許這些都是個可以嘗試推廣的方向
Edited by conus on 11-December-2003 at 12:22am
__________________ 歡迎有空來我的貝類網站逛逛 http://www.myWeb.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