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見過會到處蒐集其他貝殼黏在自己外殼上的綴殼螺嗎?五億年前就有的活化石 「鸚鵡螺」是如何利用殼體內的管線,控制氣室比重進行浮沉?刻正舉辦的宜蘭 綠色博覽會此次特別收集上千種活體或標本的貝類,呈現在園區的寶貝館中,歡 迎遊客前往觀賞...........
(中央社記者沈如峰宜蘭縣十四日電)您見過會到處蒐集其他貝殼黏在自己 外殼上的綴殼螺嗎?五億年前就有的活化石「鸚鵡螺」是如何利用殼體內的管 線,控制氣室比重進行浮沉?目前正在宜蘭蘇澳舉辦的宜蘭綠色博覽會此次特別 收集上千種活體或標本的貝類,呈現在園區的寶貝館中,歡迎遊客前往觀賞。 寶貝館館長黃淑貞說,世界上的貝類約有十至十二萬種,是僅次於昆蟲類的 第二大動物,除了大家耳熟能詳的海螺與海貝外,還包括蝸牛、蛞蝓、蛤蜊甚至 章魚等。寶貝館此次展示上千種活體與標本的貝類,帶領遊客仔細觀察貝類與人 類的食衣住行育樂等生活方面的關係。 她表示,寶貝館館內部主要規劃有:一般貝類展示區、珍稀貝類標本區、標 本製作室、貝類生態區、貝類與人文區、貝類產業區及互動區。 在展館中比較特別的有綴殼螺、龍宮貝、芋螺及活體鸚鵡螺等。綴殼螺是一 種會黏附其他同類在本身外殼的貝類;龍宮貝是在地球上已經存在有五億年的翁 戎螺科;芋螺本身會射出有毒液體,嚴重時會致人於死。 黃淑貞說,活體鸚鵡螺是五億年前就有的活化石,也是展館中最特別的活體 貝類。據文獻記載,世界上目前已經採集到的鸚鵡螺化石有三千五百多種,但現 今被發現的活體只有六種左右。 鸚鵡螺特別之處就是它的殼內擁有許多氣室的隔間,各氣室間有一條小管線 相連,透過小管線可以調節氣室比重,以改變浮力控制浮沉。當初美國在建造首 艘潛水艇便是參考這種原理設計製成,船名也因此稱為「鸚鵡螺號The Nautilus」。 寶貝館也探討貝類與人類生活的密切關係,像是從各地所發現的貝塚中,可 知人類自古就已曾大量食用它們;在先民遺物中,更可找到許多以貝殼被當成食 器、飾品、工藝品與宗教器物等。 第六屆宜蘭綠色博覽會即日起至五月八日止,在蘇澳武荖坑風景區舉行。園 區內規劃有蜥蝪館、巢穴館、蠶桑館、螞蟻館、寶貝館、風味館、噶瑪蘭館及綠 博劇場等八大展館,呈現大自然中各種動物的千奇百態。宜蘭綠色博覽會官方網 站:http://igreen.e-land.gov.tw。
如果你想發表或回應文章,必須先 登入不過如果您尚未註冊,請先 註冊(regis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