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歡山海拔3100公尺附近。
就在這種岩屑峭壁的環境。
入夜後,遇見一隻蛞蝓。
約5度氣溫下,緩緩行動。
近看牠有方形頭盾,深藍色的觸角,延伸時長達35mm。
像是一種拉索蛞蝓。
感謝站長的回應。
山蛞蝓屬「黏液蛞蝓科」,特徵為前方外套膜右側邊緣具有肺孔,從這角度看:
似乎沒有開孔,因此懷疑是否為肺孔位於尾部外套膜下的種類。
一開始也認為是山蛞蝓(Meghimatium fruhstorferi),可是山蛞蝓體型130-160mm,和當晚見到的兩隻(不到40mm)差很多。再詢問特生中心的蔡奇立先生,他表示山蛞蝓右側前的呼吸孔不易從照片看出來,而且研究過此種生殖腺與山蛞蝓一致。只是外型差異而已。
在高山夜晚欣賞蛞蝓從容地爬行,才知軟體動物也能登上海拔3000公尺以上生存,頗為奇妙的這塊生態。
順便附上一隻蝸牛,合歡山北峰步道的箭竹原發現的(直徑10mm):
如果你想發表或回應文章,必須先 登入不過如果您尚未註冊,請先 註冊(regis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