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漁港收到一個很不起眼的活體鐘螺,只有12.3mm。回家仔細看,有點像龍骨鐘螺,再比對《5100種》的76頁,更像是pygmaea,可是圖鑑上的僅僅3mm,小太多。螺如下圖,請幫忙鑑定。
是龍骨沒錯,pygmaea橫肋與橫肋之間沒有龍骨那種縱向的網狀雕刻
對了許大哥,請教該枚標本的捕撈深度大概是多少???會這樣問是因為之前我亦遇過漁船帶上岸的龍骨(約30-50m的深度),想瞭解它們深度分佈最深可達多少
那個螺是澎湖近海漁船撈上來的,是在露天拍賣活貝的鄰居載回一大堆漁船雜貨裡挑出來的,捕撈深度或可由此推測。那天我共看到兩個,向他買回一個。以後應該還有機會。
我對過書上及網路上的圖鑑,龍骨鐘螺都不是這個樣子,也不是這個色澤,還請再指點迷惑。
我簡單說明我的看法,為什麼我會覺得是龍骨:
首先,如下圖,我圈起來的地方,也就是螺軸有一個微微的凸起,這個特徵,可以先排除一些近似的屬(ex.Hybochelus就沒這凸起),並鎖定在Euchelus屬下
接下來在Euchelus下找尋可能的種類,這部份就是要翻各圖鑑了,一些近似種,ex.lischkei、rubra、atratus、brunneus、asper都沒有像龍骨有明顯3~4條較粗,由較大的顆粒排列而成的橫肋,許大哥您不彷看一下5100種上面龍骨的描述,他所描述這些特徵,都和您這枚標本相當一致,我應該這樣講好了,您的標本,是血統相當純正的龍骨
再次謝謝傅先生。一點一點地解除我的疑慮。
這是我第一次接觸龍骨鐘螺,沒有實體或印象記憶可供比對,只好找上鐘螺專家了!
補充:
龍骨鐘螺有花紋變異,但這不是主要鑑定特徵,另外,在橫肋上也有粗細的差異,比如5100種的標本就很粗,像Kaicher的cards裡面那枚USNM館藏的標本就較細,但基本上,較凸出的橫肋,是它的主要特徵(5100說3條,Kaicher說3~4條)
微小貝或Hardy他們的標本我也是看的頭昏眼花,有些圖片我不是很認同他的分類(有時間再一個一個討論),所以標本能夠用圖鑑解決的話,就盡量少用這些大站,因為只會增加自己困擾
原來龍骨鐘螺活體和死殼的顏色差好多,才使我當初辨認不出來。下圖是死殼,寬15.7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