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Author) |
|
bill Admin Group
站長
註冊(Joined): 25-January-2003 所在地國家(Location): Taiwan 文章數(Posts): 14149
|
發表於: 22-February-2024 at 10:03am | IP Logged
|
|
|
接下來有6張人物照片也是在日月潭拍攝的,可能也是愛德華茲在1875年所拍,
然而因為沒有大景,所以只能假設也是在舊水社部落所拍,這6張中有1張勉強可以看出背景有山,
人群後面有圍籬,陽光從左邊而來,人的影子約與圍籬形成一個很小的夾角,
從台灣的經緯度來看,惟一合理的解釋就是這張照片是往西邊拍攝(或偏北一點或偏南一些)。
我們可以看到這張照片中有邵族的傳統船槳及傳統服裝,相當珍貴。
照片來源:法國國家圖書館的線上圖書館Gallica vue42下
Edited by bill on 30-May-2024 at 2:39am
__________________ 站長...澎湖~真是貝類的天堂
|
回到本頁最上面 |
|
|
bill Admin Group
站長
註冊(Joined): 25-January-2003 所在地國家(Location): Taiwan 文章數(Posts): 14149
|
發表於: 22-February-2024 at 8:25pm | IP Logged
|
|
|
而另一張照片,人物雖然少了一些,但與第一張有多人重復,因此研判應在同一地點拍攝,
門楣上掛有4個台灣獼猴的頭顱,門前幾位邵族女性手握搗米木杵,
無人穿鞋,照片下方文字描述為「水番」,被愛德華茲及于雅樂歸類為平埔族,
從地上的影子方向研判,這間茅屋應是坐北朝南(或偏西一點或偏東一些),
再從影子的長度研判,
拍攝季節如果是夏天,則拍攝時間約是早上9點(或下午3點),
拍攝季節如果是冬天,則拍攝時間約是早上10點30分(或下午1點30分),
拍攝季節如果是春天或秋天,則拍攝時間約是早上9點45分(或下午2點15分),
由於小孩怕冷不怕熱,所以從小孩的無袖上衣穿著研判(紅色箭頭所指),拍攝季節排除2月的可能性。
備註:
經查閱素描福爾摩沙:甘為霖台灣筆記第10章,他們此次來到日月潭是15日(沒有記載月份),待了兩天,
而他們前一天經過集集時遇到一批吳光亮的廣東軍人,因此猜測日期很可能是1874年11月15日、12月15日或1875年1月15日。
因為吳光亮所率領的廣東軍人是在執行所謂的「開山撫番」政策,正在勘查中路的路況,駐紮在集集的時間是1874年的11月至1875年的1月
而畫面中最右邊的老人,很可能是甘為霖回憶錄(SKETCHES FROM FORMOSA)第107頁所寫,已九十高齡的邵族頭目Pai-ta-buk。
資料來源: https://ia600905.us.archive.org/21/items/sketchesfromtaiw00camprich/sketchesfromtaiw00camprich.pdf
Edited by bill on 26-August-2024 at 5:25pm
__________________ 站長...澎湖~真是貝類的天堂
|
回到本頁最上面 |
|
|
bill Admin Group
站長
註冊(Joined): 25-January-2003 所在地國家(Location): Taiwan 文章數(Posts): 14149
|
發表於: 01-March-2024 at 11:53am | IP Logged
|
|
|
接下來4張照片皆在同一排圍籬旁所拍,從影子判斷,拍攝時間先後差距不大,人物也是多有重復。
畫面中有3位男性: 1人拿弓箭, 1人背薪柴, 1人背竹簍(青少年)
畫面中有3位女性: 左1與下圖左1為同一人, 右邊2人長相接近, 可能為姐妹
畫面中有3位女性站立, 2位蹲下性別不明, 惟從服飾研判, 女性機率大
畫面中有4位男性, 左1背木架, 手握表矛, 左2手握船槳, 右1背木架, 手握弓箭, 右2(小孩)背竹簍
__________________ 站長...澎湖~真是貝類的天堂
|
回到本頁最上面 |
|
|
bill Admin Group
站長
註冊(Joined): 25-January-2003 所在地國家(Location): Taiwan 文章數(Posts): 14149
|
發表於: 20-March-2024 at 6:09pm | IP Logged
|
|
|
接下來這張照片註記為埔里社(pole-sia)的原住民,然而在2012年以前,沒人懷疑其正確性,
直到李仙得(Charles W. Le Gendre)的台灣紀行出版後,才發現這不是在埔里拍的,
而是在苗栗出磺坑(邱苟家門口)拍的,三位泰雅族原住民身後就是李仙得的帳篷,
拍攝者是愛德華茲(St Julian Hugh Edwards),拍攝時間是1869年12月,
而且,從照片可以看得出來,眼睛被修過圖,原始照片的眼睛相當模糊,修過圖後,眼白異常明亮。
至於是愛德華茲修的圖或于雅樂修的圖,現今已不可考,可見修圖不是現代人的專利。
Edited by bill on 02-April-2024 at 5:56pm
__________________ 站長...澎湖~真是貝類的天堂
|
回到本頁最上面 |
|
|
bill Admin Group
站長
註冊(Joined): 25-January-2003 所在地國家(Location): Taiwan 文章數(Posts): 14149
|
發表於: 25-March-2024 at 7:36pm | IP Logged
|
|
|
這張照片註記為女孩及小女孩,也是在苗栗出磺坑(邱苟家門口)拍的,
與上面那張原住民戰士是同一地點拍攝,女孩身後也是李仙得的帳篷,
照片也是被修了圖,去了背,不過可以看到地上有尖型的帳篷影子,
我們從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找到一張沒有去背的照片加以比對,
李仙得的帳篷相當明顯
https://collections.nmth.gov.tw/CollectionContent.aspx?a=132&rno=2010.018.0003.0035
以苗栗的緯度看,太陽一定從東南方升起,西南方落下,影子則從西北方移向東北方,
故,從影子的角度可以研判,女孩這張比戰士這張先拍,
李仙得在台灣紀行這本書有記載,女孩年齡雖不大,但已出現白髮,
但從原始照片看起來並不明顯,
不過有趣的是,李仙得的照片去背方式與于雅樂的不一樣,
研判可能是愛得華茲提供照片給不同人時,其處理方式也略有不同。
再來,必麒麟在1898年出版了回憶錄,也有引用這張照片,由於于雅樂這本書是1893年出版,
從照片去背方式研判,必麒麟應該從于雅樂這本書抄過去的。
Edited by bill on 02-April-2024 at 5:57pm
__________________ 站長...澎湖~真是貝類的天堂
|
回到本頁最上面 |
|
|
bill Admin Group
站長
註冊(Joined): 25-January-2003 所在地國家(Location): Taiwan 文章數(Posts): 14149
|
發表於: 23-April-2024 at 3:30pm | IP Logged
|
|
|
以下這張照片(左)也是一個謎團,目前尚無解答,于雅樂記載為在淡水的東方,地名為:Ta-loun,
王雅倫猜測可能是宜蘭的大南澳或台東的都蘭,我認為大南澳或都蘭的可能性低,
這幾個地方都不是漢人的領域,也不是外國人常去的地點,陽光的角度也不對
由於這張照片(vue49下)的山形已被作者去背修改過,所以無法從山的外形去判斷屬於何處,
大概只能用影子來判斷,光線從右邊45度而來,右邊可能是東南方或西南方,故地點應是在西部之丘陵地
從植被看來應是低海拔之丘陵地,照片中的山坡有梯田的樣子,
茅屋是由稻桿編成,屋旁還有不少稻桿備料,再從人物穿著看來應是漢人或平埔族,
地名Ta有可能是大、礁、罩...,loun有可能為南、湳、蘭、暖、難、崙、壟、鑾...
淡水可能是指滬尾或淡水廳(大甲溪以北),我舉幾個可能的地點供參,
1.卓蘭:古稱罩蘭,發音很接近,又在淡水廳(大甲溪以北)東邊之丘陵地,客家人的領域
2.大南(在新社):發音很接近,在卓蘭南方不遠處,離大社(豐原神岡)也很近,曾出現在幾位外國人的旅記中
3.埔里的大湳庄:發音很接近,在牛眠教會南方不遠處,是幾位外國傳教士常去的地點之一
而新社的大南與埔里的大湳其實是有關係的,埔里的大湳就是從新社的大南遷移過去的噶哈巫族
由於愛德華茲曾在1875年與甘為霖來過埔里,因此3的機率最高,這張照片很可能就是在那時候拍的,
照片中的背景山,很可能就是離大湳不遠處的台灣地理中心碑所在的虎子山附近山腳,或守城附近
再從人物的穿著來研判,與牛眠教會的人物穿著近似,因此,在埔里大湳拍的機率就更高了。
https://gallica.bnf.fr/ark:/12148/btv1b10539180r.r=Camille%20Imbault-Huart?rk=85837;2
Edited by bill on 20-August-2024 at 10:17am
__________________ 站長...澎湖~真是貝類的天堂
|
回到本頁最上面 |
|
|
bill Admin Group
站長
註冊(Joined): 25-January-2003 所在地國家(Location): Taiwan 文章數(Posts): 14149
|
發表於: 21-May-2024 at 9:53am | IP Logged
|
|
|
這張被于雅樂標註為原住民的小茅屋,剛開始也不是很清楚這是在哪裡拍攝的,
直到李仙得的台灣記行出版後,大家才知道這是李仙得去拜訪屏東萬金莊東邊的「陶社」所留下的照片,
拍攝者應該也是愛德華茲(St. Julian Hugh Edwards),不過李仙得在書上只記錄我的攝影師,沒有寫名字,
至於李仙得當年拜訪的「陶社」在哪裡?
按李仙得的記載這個部落海拔約1800英尺,地形相當陡峭,離萬金庄的距離約8英里多,這個描述與舊萬安部落符合
而俄國愛沙尼亞裔軍官保羅伊比斯(Ibis)記載的「頭社」路程約10英里,位置在萬金庄的東邊,北緯約22度35分,
這個描述與舊萬安部落則略有差異,反而與舊泰武部落比較接近,
李仙得說「陶社」東北方四分之三英里處有另一個大部落,直線距離雖然不遠,但路程要4小時,所以沒去拜訪,
而Ibis則有記載說比「頭社」更遠的山裡,有一個更大部落叫「內社」...。
我的猜想是,李仙得拜訪的「陶社」與Ibis拜訪的「頭社」,同一個部落的機率稍高,
因為「陶」其實是「頭」的台語發音,但他們描述中有另一個大部落是否為同一個,則有待商確,
我先前有講過,這些外國人通常會循著前人走過的路線去拜訪部落,這樣比較安全也比較有效率,
所以是否還有其他外國人來過這裡呢?後來我又翻到了一本書,還真的有!
美國探險家及鳥類學者史蒂瑞(Joseph Beal Steere),在「福爾摩沙及其住民:19世紀美國博物學家的台灣調查筆記」中記載,
1874年也有來拜訪過,雖然比李仙得晚了4年,但比Ibis早了1年,劉克襄研究認為可能是舊萬安部落。
但話又說回來,「陶」雖然是「頭」的台語發音,但畢竟是以漢人的角度去看原住民部落,
「頭社」或「陶社」只是漢人在形容離平地比較近的原住民部落,不是很精確的地名,
很多地方都有「頭社」這樣的地名,也有「內社」這樣的地名,也有「大社」這樣的地名,
因此,李仙得的陶社、Ibis的頭社、史蒂瑞拜訪的部落,可能是同一地點,也可能是不一樣的地方。
唯一相同的,他們都是先到莊金庄,拜訪天主教道明會的神父。
李仙得在其台灣記行中還有一張女祭師的照片,是于雅樂所沒有的,
但取景仍有局限,無法看出是在哪裡所拍
資料來源:李仙得台灣記行
Edited by bill on 04-July-2024 at 5:37pm
__________________ 站長...澎湖~真是貝類的天堂
|
回到本頁最上面 |
|
|
bill Admin Group
站長
註冊(Joined): 25-January-2003 所在地國家(Location): Taiwan 文章數(Posts): 14149
|
發表於: 23-May-2024 at 11:14pm | IP Logged
|
|
|
我們先假設他們拜訪的部落是同一地點:舊萬安在哪裡?
從Google地圖看,大約在日湯真山的西南邊,亞麻灣山的正南邊,
海拔約600公尺,走路到萬金庄約3個小時多一點,符合李仙得對「陶社」的描述,現在已無人居住在那裡。
https://www.google.com.tw/maps/dir/22.6219338,120.6761003/%E8%90%AC%E9%87%91/@22.6106029,120.66449,13.38z/data=!4m9!4m8!1m0!1m5!1m1!1s0x346e2379b75a5437:0x634141eaec45ec3!2m2!1d120.610226!2d22.597706!3e2!5m1!1e4?entry=ttu
再以衛星圖層來看「陶社」的位置,確實有人類生活的痕跡,而其東北方四分之三英里之處,
也可看到另一個大部落的痕跡,甚至還有一些建築物在那裡,但有一個矛盾,就是這路程根本不須4小時
Edited by bill on 04-June-2024 at 4:38pm
__________________ 站長...澎湖~真是貝類的天堂
|
回到本頁最上面 |
|
|
bill Admin Group
站長
註冊(Joined): 25-January-2003 所在地國家(Location): Taiwan 文章數(Posts): 14149
|
發表於: 29-May-2024 at 7:25pm | IP Logged
|
|
|
因此上述的地點是否為陶社是有疑義的,於是我又找到了屏東縣政府對泰武鄉萬安村的研究資料發現,
舊萬安古時候有4個部落,分為兩群,第一群為Iudja,另外3個部落則分布在較遠的亞麻灣山南方,
由於Iudja比較近平地,故Iudja很可能才是李仙得書中真正的陶社。
再加上Iudja部落的傳說,該部落更早之前是住在萬金庄,後來才搬到山上去,
因此,猜測萬金庄的人與Iudja部落可能有某些關聯或情誼,這些外國人才會從萬金庄找人帶路上山,
其位置大約如下圖
https://www.google.com.tw/maps/dir/22.6288569,120.6568999/%E8%90%AC%E9%87%91/@22.6237,120.6598551,13.25z/data=!4m8!4m7!1m0!1m5!1m1!1s0x346e2379b75a5437:0x634141eaec45ec3!2m2!1d120.610226!2d22.597706!5m1!1e4?entry=ttu
而李仙得沒去過的內社,與頭社的距離,從Google地圖來看,就變得較遠也較符合李仙得的描述了
Edited by bill on 30-May-2024 at 8:43am
__________________ 站長...澎湖~真是貝類的天堂
|
回到本頁最上面 |
|
|
bill Admin Group
站長
註冊(Joined): 25-January-2003 所在地國家(Location): Taiwan 文章數(Posts): 14149
|
發表於: 06-June-2024 at 5:53pm | IP Logged
|
|
|
然而問題並沒有解決,我們查到台灣省政府民政廳1986年的資料顯示,所謂陶社,不在舊萬安,
而是在舊泰武附近,緯度剛好與俄國愛沙尼亞裔軍官保羅伊比斯(Ibis)所記載的北緯約22度35分附近。
路程與Ibis講的也差不多,換算成現在的地圖約在舊泰武東北方,
到底哪一個頭社或陶社才是正確,或根本就是兩個不同的地方,還需要其他證據!
備註:
圖片中的泰武即是現在的舊泰武,因為1986年時還沒進行第二次遷村(2009年莫拉克颱風),
而圖片中的泰武在1960年則是從更遠的山區遷村過來的(第一次遷村),約在其東北方3.7公里處(稱為老舊泰武),
即圖片中德文社的東北方。
Edited by bill on 11-June-2024 at 4:19pm
__________________ 站長...澎湖~真是貝類的天堂
|
回到本頁最上面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