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Author) |
|
bill Admin Group

站長
註冊(Joined): 25-January-2003 所在地國家(Location): Taiwan 文章數(Posts): 13428
|
發表於: 29-November-2022 at 2:31pm | IP Logged
|
|
|
在日治時代「浪速號防護巡洋艦」曾停靠於此, 小南澳遂改名為浪速, 浪速的日語發音為Naniwa, 用台語記為「娜娘仔」。
朝陽國家步道旁的大南澳圳第一幹線, 有兩座小橋, 就使用這兩個地名當橋名。

Edited by bill on 08-December-2022 at 3:55pm
__________________ 站長 ...澎湖~真是貝類的天堂
|
回到本頁最上面 |
|
|
bill Admin Group

站長
註冊(Joined): 25-January-2003 所在地國家(Location): Taiwan 文章數(Posts): 13428
|
發表於: 30-November-2022 at 9:08am | IP Logged
|
|
|
接下來, 要去探勘龜山南方的谷地, 這個谷地所在的海灣就是大南澳(Ta-Lam-O)。
何恩(James Horn)及美利士(James Milisch)率領噶瑪蘭人在此建立的第一個據點: 石寨(Fort)。
石寨是由柵欄圍成方形, 四個角落各建一座石塔(角樓), 遠遠看起來就是一座城堡, 圍欄內共建造了25間房屋, 最多可以住150人。
內有武裝力量可以抵抗泰雅族的入侵(註), 後方(東邊)開闢為農地(garden), 種植一些食物。
註: 何恩只向附近的泰雅族部落頭目納貢, 遠方的部落仍會來襲
現在這個谷地是一家養鴨場, 建了很多飼料塔。
仔細觀察這個谷地, 旁邊有一條小溪流過, 形成一個很好守備的地形。
何恩自已住在龜山上, 可以觀察北方的朝陽社區, 亦可觀察南方的石寨, 遠方的動靜也一覽無遺。

Edited by bill on 22-December-2022 at 8:36am
__________________ 站長 ...澎湖~真是貝類的天堂
|
回到本頁最上面 |
|
|
bill Admin Group

站長
註冊(Joined): 25-January-2003 所在地國家(Location): Taiwan 文章數(Posts): 13428
|
發表於: 30-November-2022 at 9:36am | IP Logged
|
|
|
跨過龜山橋來到養鴨場門口, 由於養鴨場大門深鎖不得進入, 只能在門口拍攝, 無法探勘是否有石寨的遺趾存在, 不過按古籍記載, 石寨應已被噶瑪蘭廳通判(註)丁承禧拆毀殆盡。
現場的石頭數量很多, 大約分為兩類, 一種是卵石, 一種是片麻岩, 猜測片麻岩很可能是當年用來築堡的材料。
註: 噶瑪蘭廳通判約是現在的宜蘭縣縣長

Edited by bill on 13-December-2022 at 11:50am
__________________ 站長 ...澎湖~真是貝類的天堂
|
回到本頁最上面 |
|
|
bill Admin Group

站長
註冊(Joined): 25-January-2003 所在地國家(Location): Taiwan 文章數(Posts): 13428
|
發表於: 01-December-2022 at 6:28pm | IP Logged
|
|
|
即然無法進去, 就只好在離開前, 用iphone拍一張超廣角照片。
目測這塊何恩(James Horn)向泰雅族頭目承租的地大約6公頃左右。
古時候靠近山腳的地方應該有小路可上龜山。

__________________ 站長 ...澎湖~真是貝類的天堂
|
回到本頁最上面 |
|
|
bill Admin Group

站長
註冊(Joined): 25-January-2003 所在地國家(Location): Taiwan 文章數(Posts): 13428
|
發表於: 02-December-2022 at 11:22am | IP Logged
|
|
|
結束當天的探勘行程, 順便去不遠處的南澳金城武樹看看
平野千里, 風光明媚
可惜, 現在是休耕期, 沒有稻浪可看。

Edited by bill on 02-December-2022 at 11:41am
__________________ 站長 ...澎湖~真是貝類的天堂
|
回到本頁最上面 |
|
|
bill Admin Group

站長
註冊(Joined): 25-January-2003 所在地國家(Location): Taiwan 文章數(Posts): 13428
|
發表於: 02-December-2022 at 11:36am | IP Logged
|
|
|
天氣陰鬱, 有蒼茫的離別氛圍, 1869年的10月, 何恩、美利士、噶瑪蘭人是否有一樣的感覺?

Edited by bill on 02-December-2022 at 11:42am
__________________ 站長 ...澎湖~真是貝類的天堂
|
回到本頁最上面 |
|
|
bill Admin Group

站長
註冊(Joined): 25-January-2003 所在地國家(Location): Taiwan 文章數(Posts): 13428
|
發表於: 05-December-2022 at 9:46am | IP Logged
|
|
|
最後要去拜訪大南澳天后宮
廟門右側有一個沿革碑, 是在2007年所立, 上面記載是一位新竹來的徐阿紅在1904年所建, 剛開始是一座茅草屋,......。
然而前面有一段文字描述似有疑義:
...二百年前,... 先民至大南澳墾殖,...。
2007年的二百年前是1807年, 當時漢人剛在頭城建立據點, 整個宜蘭的漢人數量不多, 更不要說南澳了, 1807年就來此開墾, 這點我存疑。
再說, 蘇澳以南包括東澳、南澳,...一直到立霧溪以北皆為泰雅族(及太魯閣族)的領土, 泰雅族可不會像噶瑪蘭族忍氣吞聲, 怎可能讓你漢人入墾? 沒有遭受出草攻擊? 這顯然與事實不符。
而且那時清國政府尚未「開山」, 官方的態度也是禁止, 不可能允許民間私墾。
但如果這個「先民」是指「噶瑪蘭族」那可能性就相當高, 因為此時的噶瑪蘭人已陸續往南遷移。
又說...瘟疫肆虐, 中途部分轉回原居地.
這也是一段奇怪的陳述? 未轉回原居地的另一部分人呢? 留下來繼續開墾嗎?
我認為如果真的有私墾, 部分轉回原居地的主要原因應是泰雅族的攻擊, 而不是瘟疫肆虐。
而文字後面沒有記載的, 很可能是留下來的全部被出草。
何恩(James Horn)的記載說1858、1862、1866, 這3年皆有漢人入墾大南澳, 全部失敗, 更遑論是比何恩早50年前的1807年。
我認為漢人成功入墾並定居大南澳的時間決不可能早於1890年, 因為當年劉銘傳為了報其姪子劉朝帶被殺之仇, 還曾率軍攻打大南澳, 泰雅族死傷相當慘重。
漢人真正要大規模入墾大南澳, 則要到1906年日本總督佐久間左馬太上任, 1908年攻打泰雅族及太魯閣族, 1909年泰雅族投降之後的事了。
大南澳的泰雅族投降後, 獻出的武器和所出草的頭骨, 集中埋在現在宜蘭市中山公園內的獻馘碑下。
之後, 日本人開始在大南澳的平原規劃新的部落, 並要求泰雅族離開深山的的原居地, 遷到平原上生活以方便管理。
而漢人此時也大量湧入大南澳平原建立村落, 原漢雙方爭戰半世紀終於在日本人的介入之下落幕。
1909年以後移民南澳的漢人主要有兩批, 一批是由宜蘭來的漳州人, 主要是農墾, 另一批是由新竹來的客家人, 是為焗腦而來。

Edited by bill on 13-December-2022 at 6:49pm
__________________ 站長 ...澎湖~真是貝類的天堂
|
回到本頁最上面 |
|
|
bill Admin Group

站長
註冊(Joined): 25-January-2003 所在地國家(Location): Taiwan 文章數(Posts): 13428
|
發表於: 13-December-2022 at 9:31pm | IP Logged
|
|
|
在南澳除了探訪歷史場景之外, 也拍了不少生態照片
黃尾鴝公鳥觀察到3隻, 另一隻看起像藍尾鴝母鳥, 但光線不足, 不是很確定。



__________________ 站長 ...澎湖~真是貝類的天堂
|
回到本頁最上面 |
|
|
bill Admin Group

站長
註冊(Joined): 25-January-2003 所在地國家(Location): Taiwan 文章數(Posts): 13428
|
發表於: 21-December-2022 at 10:40pm | IP Logged
|
|
|
北部水田種稻一年只有兩穫, 所以在這個季節南澳已進入休耕期, 稻米收割後重新整地, 放滿水等待明年春天到來, 因此水田成了冬候鳥的暫時棲地。
磯鷸, 學名:Actitis hypoleucos, 常見冬候鳥, 不過有極少數是留鳥





__________________ 站長 ...澎湖~真是貝類的天堂
|
回到本頁最上面 |
|
|
bill Admin Group

站長
註冊(Joined): 25-January-2003 所在地國家(Location): Taiwan 文章數(Posts): 13428
|
發表於: 23-December-2022 at 12:20am | IP Logged
|
|
|
小環頸鴴, 學名: Charadrius dubius, 眼睛周遭有一圈金黃的眼眶, 所以又稱金眶鴴。
小環頸鴴, 分布範圍極為廣闊, 橫跨歐、亞、非洲, 有候鳥型及留鳥型, 在台灣大部分是冬候鳥, 僅有少數是不遷移的留鳥。
小環頸鴴喜歡在海邊, 河邊, 草原活動, 蛋就直接生在沙地或石礫堆, 尤其是河口或溪邊的礫石灘。


__________________ 站長 ...澎湖~真是貝類的天堂
|
回到本頁最上面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