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攝日期: 2018年4月28日
拍攝地點: 台北植物園
拍攝器材: Canon 6D, sigma 150-600mm f5-6.3 dg os hsm contemporary
紫綬帶在植物園某一特定範圍內游移, 飛到了木棧道附近時, 剛好停在我正上方, 終於可以比較近一點拍攝了
紫綬帶(Terpsiphone atrocaudata)有3個亞種, 指名亞種就是這次大家追逐的日本亞種 atrocaudata, 另一種是琉球亞種 illex , 還有一種是南方亞種 periophthalmica, 又稱為黑綬帶, 夏天蘭嶼可見。
當天拍攝現場的某一小部分而已, 我太晚到, 完全擠不進去啦
拍攝日期: 2018年4月29日
29日(星期日)再去植物園, 人數雖然沒有星期六多, 但仍然是找不到好位置, 一整個下午只拍到這一張
紫綬帶在4月22日被發現時有二公一母, 到27日我去拍時只剩一公, 這隻公鳥到30日仍然在, 但由於5月1日及2日吹南風, 一般來說候鳥會趁吹南風時北上, 猜測很可能紫綬帶已經離開了
拍攝日期: 2020年4月28日
相隔兩年, 紫綬帶, 北返日本時過境植物園, 已經第9天, 今天雖然不是假日, 但拍照的鳥友仍然相當多
在等待紫綬帶的過程, 可以聽到其他的鳥聲, 例如: 大彎嘴畫眉、小彎嘴畫眉及黑枕藍鶲, 相較之下, 小彎嘴畫眉及黑枕藍鶲容易拍, 大彎嘴原本算難拍, 但這隻被人放養在植物園已經兩年, 所以也不難拍。
黑枕藍鶲, 學名: Hypothymis azurea oberholseri(Stresemann, 1913), 台灣特有亞種, 普遍留鳥, 主要生活在低海拔森林區, 它與紫綬帶同科, 所以叫聲頗為接近, 它一叫, 眾人鏡頭就轉向它。
如果你想發表或回應文章,必須先 登入不過如果您尚未註冊,請先 註冊(regis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