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於: 27-September-2012 at 2:01am | IP Logged
|
|
|
我想了想,絕大多數的人,快樂地收殼,不玩煩人的命名,我把相關的命名問題,解釋如下:
先談hongkongensis與semipicta的部份:
許多淺水殼都有一串的命名歷史,不僅初學者鴨子聽雷,大佬也可能翻跟斗.
對於同樣的殼,A老命名甲殼,B老命名乙殼,餘次類推.時空阻隔之下,誰也不知道其他人做了什麼事.
後世學者整理之後,就將同樣的殼稱為同種異名synonyms,較老較早發表的名,是 senior synonym,較幼較晚發表的名,是junior synonym.
誰有效力呢? valid species? 當然是先報先贏的殼.
所以說, hongkongensis是semipicta的同種異名,大家都可以接受.
semipicta是正主,valid species,所以邏輯上,不說semipicta是hongkongensis的同種異名.
其他這一串junior synonyms, 李兄問到:如何處理?
沒有人,會故意把已知的殼,拿來再命個新名字.
已發表的期刊,留下的紀錄是不會磨滅的.
這個命名,會被留下來,只是沒效力吧.
這是違規記點,還是紅利加分,作者與讀者都很清楚,就是谷底行情,請不要再挑剔作者了.
命名規約對form的有效時間有限制,許多舊命名因為被移動為form而淪為無效種名.
藍氏lani就是原殼命名為f. austraoceanensis 無效,而再次命名的殼,但是它也不是有效種名,古早就有名字了.
再說明kirana與pallida的部份:
先要依時序弄清楚來龍去脈:
1. Babylonia pallida (Perry, G., 1811) = synonym of spirata
=> pallida Perry是無效種名. 無效x1
2. Babylonia pallida Hirase 1923 = homonym of pallida Perry
=> homonym 同名,用別人的名字,一樣無效.
平瀨大佬,無效x2
3. Babylonia pallida Kira = homonym of pallida Hirase = homonym of pallida Perry
良吉大佬, 無效x3
所以重新命名的Babylonia kirana Habe, T., 1959, 是new name或replace name. 新名字.
這是不同的意義,新名字是已知無效舊名的有效化.
kirana Habe與pallida Kira,不互稱同種異名.它們發生的原因不像第一部份而為同種異名.
如果硬稱pallida Kira是kirana Habe的synonym,
=> 那麼pallida Kira是senior synonym,
而kirana Habe是junior synonym,變成了無效種名.
__________________ 棘鱗婆娑小世界,色雕一體大自然.
|